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分析

固废云RAG智库整理出品

为提高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水平,实施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联合其他部委于2018年12月制定下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次提出“无废城市”的概念,这是一种基于绿色、开放、协调、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一种持续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经过成功试点,18个部委于2021年12月15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其中强调要对城市建筑垃圾实施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转运调配、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形成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这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形成了政策支持。

各省市为贯彻实施该方案,出台了包括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规划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案,如深圳市要求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35%,其中房屋拆除垃圾资源化率达到95%;山东省要求自2022年起在16个地市全域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40%,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等,这些地方具体方案的实施对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和再生产品的消纳形成了支撑。

然而,对比当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阶段发展目标与发达国家既有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可以发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整体发展仍属朝阳产业。资源化水平不高、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短缺、缺乏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是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工程渣土预处理及资源化现状

工程渣土是指各类建(构)筑物、管网、道桥等在建设过程中开挖土石方产生的弃土。目前,各地工程渣土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遵循就地利用原则,通过地域内土方平衡消纳、余土外运填埋和资源化等方式处理。根据渣土中的土壤类别和物料成分,渣土资源化利用的产品可以包括场地覆盖或园林种植土、路基土、道路无机结合料;机制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构件;再生骨料砂浆;陶粒、陶砂;烧结类再生砖和砌块;非烧结类再生砖、砌块、板材等。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从事渣土资源化处理的企业多采用机制砂和地基固化土资源化方案,北方地区则以破碎筛分、堆山造景、填埋消纳为主(如京津冀地区),利用渣土烧制陶粒、制作非烧结砖和轻型墙材的项目案例则在我国南方一些省份有应用(如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总的来看,当前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厦门及宁波市的渣土资源化利用案例如图2和图3所示。

  工程垃圾是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料,拆除垃圾则是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在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弃料。工程/拆除垃圾的组分以混凝土块、碎砖块、渣土、竹木、砂浆、废钢筋为主,另外还含有一些塑料及包装物等可燃物成分。影响建筑拆除垃圾组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条件、建造和拆毁、建筑材料来源及构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历史等。

  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拆除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混凝土和砖混结构为主,故拆除后形成的建筑再生骨料占比可达80%,南方地区拆迁建筑中则因含有旧式竹木结构,拆除后的砂石成分占比要低一些。目前城市工程/拆除垃圾大多采用就地或集中处置的方式,以就地配置移动式处理装置为主生产再生骨料,并就地运用于工程施工中,虽然降低了垃圾的预处理成本,但经济价值未充分利用,特别是资源化率较低,导致环境效益不佳。

  从全国来看,工程/拆除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设施的布局很不均衡:一些省(市)集中处理设施规划实现了地(市)区覆盖,如上海全市规划了12座永久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已经建成金山、松江、马桥、嘉定、老港、青浦等11处设施。而部分省(市)只在省会或GDP居前的城市建有集中处理设施。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城市年产能百万吨的建筑垃圾处理线仅70余条,形成经济规模的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设施则占比较低。因此,产业升级及资源化产品方案提升空间巨大,按照目前工程/拆除垃圾的处理成本35元/t粗略估算,到“十四五”末工程/拆除垃圾处理行业将有近1400亿元的市场潜力。

建筑装修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现状

装修垃圾是指按国家规定未纳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由个人和组织再翻新、改装、重装家居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废弃物。装修垃圾的组分相对于拆迁垃圾更为复杂,以泥沙砖石类惰性物含量为主,占比为60%~70%,塑料、木材等可燃物占比高于拆除垃圾,此外还有少量金属、电子器件等其他物质。故装修垃圾处理后的骨料利用率和价值较拆除垃圾要低,只有经过更复杂的破碎和筛选工艺,提高骨料性能、增加处置成本,才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资源化产品。

目前装修垃圾的资源化产品主要是再生骨料和再生砌块(砖)(步道砖、护堤砖)及道路无机结合料等。如2021年开工建设的上海嘉定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处理装修垃圾5.0×105t,采用两级破碎+四级分选+两级风选装修垃圾处理工艺,生产高品质的再生骨料和免烧砖产品。2016年建成的杭州市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中试项目,年处理装修垃圾3.0×105t,资源化产品包括轻物质筛分后加工而成的再生模板材料,骨料制成的再生砌块和路基水稳材料等。

受制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装修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工艺的成熟度,我国中西部城市建筑(装修)垃圾处置设施的产能相对缺乏。由于垃圾分类工作还未全面展开,部分城市的装修垃圾采用了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经过简单分选后进行焚烧及填埋处理,没有使用正规的装修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工艺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使得“垃圾围城”、城市用地紧缺等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综上,我国城市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随着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的不断提速,以及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设施的短缺及能力不足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产业升级和能力提升空间较大,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分析

1、“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背景下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产业的市场容量

继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文在全国首批16个城市和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试点以来,2022年又有山东、河北,江苏等7省市发布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根据《“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国将会有100个左右地市级以上城市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并对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设定了30%的考核目标。

下载完整PDF版本:>>>

暂无优惠

已有0人支付

固废云智库是固废环保行业的专业知识库。秉持着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未来的使命,我们致力于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解决方案和专业知识。
固废云智库论坛 » 建筑垃圾预处理及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分析

没有最佳答案?试试废多星AI问答机器人。基于固废云10000+研报数据和腾讯混元大语言模型的RAG(检索增强生成) 行业知识库问答系统。

开始对话